新闻资讯

12360海关关于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的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0-07-28 10:21:14
来源:12360
5月13日,商务部 生态环境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6号《关于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的公告》。公告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下放业务核准权限(取消个案审批),明确了相关监管要求,并提出第一批55类准入产品目录。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进行这项政策的解读。
 
公告出台背景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9〕3号)中,提出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五大中心”——“检测维修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保税维修是加工制造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能以此完善自产产品的售后服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将企业产业链由原来的加工制造环节延伸至后期检测维修服务,形成以生产订单带动维修订单、以维修订单促进生产订单的良性循环,有效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此项公告,将进一步推动保税维修业务在综合保税区内集聚创新发展,提升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
 
公告解读
 
涉及的55项产品范围有哪些?
除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的规定或国务院有关部门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授权作出的规定准许外,区内企业不得开展国家禁止进出口货物的维修业务。
 
第一批产品目录详见清单
 
图片1.
商务部 生态环境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6号《关于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的公告》第一批产品目录清单
商务部 生态环境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6号《关于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的公告》第一批产品目录清单
商务部 生态环境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6号《关于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的公告》第一批产品目录清单
商务部 生态环境部 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6号《关于支持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的公告》第一批产品目录清单
 
维修的货物来源有哪些?
《公告》中明确了区内企业可开展来自境外或境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以下简称境内区外)的全球维修业务。维修后的货物,应根据其来源复运至境外或境内区外。
 
注意:区内企业不得通过维修方式开展拆解、报废等业务。
03
如何申请开展维修业务?
区内企业申请开展维修业务,由所在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或地方政府派驻行政管理机构)会同当地商务、海关等部门共同研究确定,并制订监管方案。相关方案和企业名单应报省级商务、直属海关等部门备案。
 
区内企业开展维修业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维修操作规范、安全规程和污染防治方案。维修业务应符合相关行业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依法履行质量保障、安全生产、达标排放、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等义务。
04
维修过程中产生或替换的边角料、旧坏件等怎么办?
进境维修过程中产生或替换的边角料、旧件、坏件等,原则上应全部复运出境;确实无法复运出境的,一律不得内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销毁处置。其中属于固体废物的,企业应当按照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对未能在监管方案中规定的期限内对维修过程中产生或替换的边角料、旧件、坏件等按照规定进行处置的,应终止开展保税维修业务。
 
 
区内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固体废物管理台账,依法依规申报所产生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和处置等信息,并通过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申报。
 
05
开展保税维修业务需要定期评估吗?
综合保税区管委会(或地方政府派驻行政管理机构)会定期组织对区内企业维修业务开展情况进行评估,督促企业及时处置维修过程中产生或替换的边角料、旧件、坏件等,并按照规定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理。
 
各综合保税区维修业务开展情况每年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汇总上报商务部、生态环境部和海关总署。
 
提示:
此公告发布之前已开展的保税维修业务可按原产品维修范围继续开展。